小事得“掛齒”
趙振宏
臺灣作家林清玄快六十了。他每天對自己的要求是寫3000字,不為發(fā)表,只為練筆。
村上春樹每天堅持長跑一小時,風雨無阻很多年。
喬布斯年輕時,每天凌晨四點起床,九點半前把一天工作做完,日復一日。
王石喜歡跑步,每天定時定點定路線,就像與生意人簽商務合同那樣認真,嚴格。有一次,他跑出家門不到500米,被遛早的市民認出,大家截住住他問關于房價的一些問題。他一一為大家解釋。大伙散去之后,王石卻愣住了,他沒有注意,剛才為大家解答問題用了多長時間,只好追上前問一個中年男人。中年男人好生奇怪,看了看手機說,“18分鐘,這對你很重要嗎?”王石說,“當然很重要。我們光顧說話,對時間沒感覺,跑步的時間就算不準了?!敝心耆瞬唤猓瑔?,“你是把剛才耽誤的時間補回來嗎?早晨跑步,多幾分鐘少幾分鐘還不都一樣?”王石道,“您說的對,生活小事要求松一點好像沒什么,可一旦養(yǎng)成習慣,對工作,對做人也會放松要求,我這個人就完了?!?/FONT>
日常小事,如寫點文字,跑跑步,起早床,普通人常自由支配時間,很隨意,懶點也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。可成功人士卻往往不忽視這些微不足道的“小事”,有著強烈的時間觀念和自律精神,數(shù)十年如一日,堅持不懈。他們把小事當作培養(yǎng)習慣的磨刀石,當作培育自律精神的試驗田,當作磨礪心性的熔爐,在小事中培養(yǎng)毅力、耐力,培養(yǎng)自律精神和時間觀念,鍛煉做足小事的能力。
普通人夢想著一生能做幾件大事情,卻往往對身邊的小事視而不見;成功的人士在做大事的同時,不找托辭,善待每件小事。
或許,成功與不成功,就在于對待小事情的態(tài)度吧!